朱浩不是以人情世故绑住盟友之人,他知分寸,识进退,明白黄瓒既然当了翰林学士,目的为入阁,却又不甘心只当个半年左右就致仕。
黄瓒这样的官迷,总要给他许诺一定的利益。
不知不觉间,朱浩跟黄瓒竟然进入到那种讨价还价的模式。
跟朱浩谈完,黄瓒离开品流复杂的戏楼,苏照贵却没走,留下来商议给朱浩送礼事宜,苏熙贵脸上多少带着几分歉意,大概也知道现在朱浩跟黄瓒有点不像是合作,更像是在做买卖。
「······黄公到京师后,受到太多冷眼,黄公曾在鄙人面前说过,或不如留在南京呢。」「那黄公愿意回去吗?」
「这······自然是不愿的,人往高处走,黄公都已承受那么多非议,才得到今日翰林学士的地位,下一步就能入阁,若此时走了,岂非功亏一篑?再说,就算现在回了南京,只怕京城这帮同僚容不下他,如此一来南京官场也非久留之地。」
「嗯。」
「朱小当家,鄙人绝对不是替黄公争什么,只希望您能兑现先前的承诺,让黄公尽快入阁,让鄙人对他有个交代,如此黄公以后再历经什么,鄙人也可功成身退。」
苏熙贵说话间,小木匣又递过来,他自己打开,里面不是银票,而是一叠房契和地契。
大概苏熙贵自己也为黄瓒的前途感觉担忧,为了奔走个官职,大把大把花银子,也顾不上吝啬心疼。朱浩道:「拿回去吧·····你最近手头很宽裕吗?很快就要建造新铁路,直接修到宣府,你若不投资,自会有其他商贾出钱出力,你最好留点家当保证以后在出资人中依然具备号召力。」
苏熙贵笑道:「号召力大小不在银子多寡,而在是否有强有力的靠山,全靠小当家您了。」
朱浩摇头:「那你暂时也不用给我送礼,应允过的事,我都会一一兑现,但我毕竟只能对陛下提议,陛下要用谁,要看实际操作······就翰林学士这职位,也不是只有一个竞争者,最近张秉用试着疏通关系,把他在南京笼络的一干人也带到京城来。」
「明白,明白。」
苏熙贵政治敏感度还是可以的,点头道,「对手不在敌,而在友,路只有一条,指不定谁能走得通。」「你明白就好,黄公现在需要在朝中有自己的基本盘,不是结党营私,却要让陛下感觉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势力支持······我早说过年底朝中有一番官职变动,谁上谁下,都有讲究,如果黄公只是孤身一人,很容易强敌环伺,发不出自己的声音。」
「好,好。」
苏熙贵点头,起身把木匣重新整理后,塞进怀中,点头哈腰告辞离开。
朱浩提醒苏熙贵的部分,是让苏熙贵劝黄瓒拉帮结派,多塞点人到朝堂,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势力。现在朱四最缺的恰恰就是中枢官员的相助。
从传统帝王的角度而言,谁都不希望看到大臣形成党羽,可问题是现在满朝文官皆结成一党,跟皇帝作对······皇帝自然希望看到朝中有一大群人,以大礼议和维护皇帝权益为目的,坚定地站在他一边,每次都能出来跟文官派系据理力争······
张璁都能看明白的事,黄瓒难道不懂?还是说黄瓒就是想明哲保身?非要拿出个朋不党的态势来,自诩清高?
你黄瓒在朝这么多年,老部下,老朋友总该有一些吧?关键时候一个站你立场的人都没有?
两天后。
朱浩跟唐寅一起去火锅店吃饭,同时在的还有最近风光无限的玉田伯蒋轮。
蒋轮正在饭桌上掰扯他购置商铺的经验,最近蒋轮得到蒋太后的赏赐,加上皇帝也开始有意栽培外戚,给了许
多赏赐,蒋轮手头宽裕后,便想在京城置办产业。
每个人关心的重点也不同,蒋轮自然不会去关心朝堂发生了什么,只是对沿街铺面的兴旺程度比较上心。
「······朱先生,您给个建议,都说崇文门一代铺子好,可我去看过,那边走动的少有达官显贵,倒是越往城北,显贵越多,却说这贡院左近有很多士子,您看买那边的铺子,会不会好一些?」
蒋轮向朱浩求教生意经。
一旁的唐寅道:「你要买铺子,直接买在这周围就行,做生意,人多才兴旺,或许这周边风水就是好呢?」
蒋轮不好意思地挠挠头:「其实我也想开个食肆之类的店铺,就怕跟朱先生的铺子犯冲,这生意别说抢,就怕开了别人也不想光顾我那边······」
唐寅白了他一眼:「你就不能做点别的生意?」
「别的也不会啊,看来看去,就这食肆生意好做。」蒋轮倒也不藏着。
朱浩道:「这种事你还是多考察一下市场,酒香不怕巷子深······唐先生,你没打算在京城置办点产业?」
唐寅拿着茶杯,慢悠悠,一脸自在道:「算了吧,就算我要置办产业,也宁可置办到姑苏去,京城之地太过干燥,尤其是这冬日,寒风刺骨,就算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