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推荐给大家瑞根大神的新书,烽皇,历史玄幻类,字数虽少,可白金大神出品,必属精品,可以放心收藏。)
晋阳城东。
徐世绩领着两个从人,策马缓缓行于街市之上。
天气还冷,可作为晋地最大的一座城池,又起着承接南北的重任,因战乱损伤的元气,在这座城里恢复的非常快,街道上的行人来来往往,并不稀少。
而自李破入主晋阳到现在,也将近两年的时间了,晋阳也在进入一个稍微平稳的时期。
和之前最大的不同,其实就是晋阳街头巷尾的乞儿大多不见了踪影,因为各地缺失人口都很厉害,只要有一把子力气,便能在官府上个户籍,弄上一块田地来耕种。
尤其是西河郡,大片的田地荒着,更需要耕种的农人。
如果这你还不放心,觉着到了那边儿可能会挨饿受冻,那也可受雇于晋阳一些人家,然后在管事之人的带领下,到南边儿去给人家做活儿。
恩,不管怎么说,这些年流落在晋阳的流民纷纷找到了归宿,到外间去谋生了。
当然,这些经历过战乱的流民剩下来的大多都是些女子和老人,青壮在这时节还能流落街头的可不多见。
实际上从南到北,经过这十几年的时间,耕种于田间地头的大部分都已成了女子和老人,杨广和隋末的豪杰们,彻底的改变了这年头的社会男女人口比例。
徐世绩百无聊赖的甩着马鞭,看上去精神头可不怎么好。
而这些年的戎马生涯,也确实让徐世绩不太适应晋阳城中这安宁的生活了,这不是什么男儿的雄心壮志在作祟,而是常年累月的战争带给徐世绩的变化。
而且,现在任职于总管府兵曹的他,也顶算是被削去了兵权,之前他和张亮率领的河南降军在晋阳编练了一些日子,便被分别派往娄烦,雁门,马邑几处边郡驻守。
降军中的将领,却大多留在晋阳任职。
这无疑给了奉行有兵就是草头王的河南降人们当头一棒,徐世绩当时也觉着有些不可思议,南边儿正在用兵之际,这支久经战事的精锐竟然就这么被拆散了?
徐世绩在其中经历的失落以及失望很难用言语来表述。
甚至于徐世绩一度认为,这是欲要杀戮他们这些降人的先兆,也就是这里是晋阳,众人也无可奈何,这若是搁在河南的时候,根本不用徐世绩点头,估计早就有人开始劝他另投他处了。
正当众人忧恐之际,张亮也不知怎么弄的,被人举荐给了总管府长史温彦博,被召见一次之后,顺利的进了总管府军情司,掌晋阳守军军法事。
以徐世绩为首的河南降人们于是稍稍安了心,此时任命也纷纷下来,已和一盘散沙相仿的河南降人们顿时一哄而散,各奔东西去了。
落在徐世绩头上的则是总管府的一个小官儿,上官是兵曹参军张念恭,这是云内张氏子,资历老的能让许多人汗颜。
统领过大军,得翟让,李密看重,屡屡委以重任的徐世绩自然不会看在眼中,心里的怨气那可不是一点半点,觉着如此慢待英雄,又能成得什么大事?
当然,这会儿无兵无将,任他徐世绩自诩计谋百出,也只能暗叹上一声身不由己罢了。
其实和李密差不多,李密自视也很高冷,于是在长安挣扎了一下,顿时被人算计掉了脑袋。
所以说啊,得势之时才是英雄,失了风云,那就是狗熊,能够从困境中爬出来,东山再起的这世上可真就没几个。
徐世绩还年轻,经历虽多,却还不太明白百折不挠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所在。
而从最底层爬出来的张亮,显然就比他看的明白,想的清楚。
在晋阳过了一个冬天,徐世绩便呆腻了这个地方,怎么瞧这里都很不顺眼,他试探着已经出城几次,没觉出有人跟随监看,已是起心想要偷偷溜走,就算不另寻去处,他也打算悄悄回去河南老家,看看家人亲族了。
当然了,这不但因为河南算是他的家乡(并非祖籍),而且,如今洛阳城中可还有他的一些故旧呢……
正行间,不知哪里冒出七八个小儿,含混不清的嚷嚷着跑到了近处。
这群满脸青鼻涕,脸上根本看不出本来颜色,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的孩童,一看就知道是晋阳城中现在最常见的乞儿的主体。
他们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,没人愿意收留他们,他们一般都聚集在城中的各处寺庙道观中,苦苦熬过一个冬天,然后靠着乞讨维生。
他们的生命在这战乱时节当中,贱若蝼蚁,一个冬天下来,各处的和尚道士就不知要报于官府,掩埋多少尸首。
他们显然是看到这三个人器宇不凡,想过来讨几个铜钱。
不过呢,看到三个人都骑着高头大马,腰中带刀,就又都有了些踌躇,怕上来乞讨,挨上几鞭子或者直接拔刀斩下来,他们就都得硬挺着。
他们的命本就不值钱啊……
徐世绩没搭理这些小儿,只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