幽州的局势,随着辽军的势力的收缩,短时间内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衡,哪怕耶律朔古领军南来支援,也没有贸然向幽州发起进攻。不过,虽不攻蓟城,一干蕃将却发起了一波对汉人臣民的清洗,既作为对燕军杀胡的强硬回应,同时也是掠夺财货以充军需。
就如刘承祐此前心中预想的那般,战火蔓延开来,幽燕百姓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。
在辽军的掠杀之下,大量的难民逃向幽州,一路血途,也只有到幽州城下了,赵延寿方有余力庇护他们。在这样的形势下,赵延寿被动地尽得幽燕民心,率燕地豪杰,以抗契丹。
在西南的涿、易两州,相继归附。或取幽州,或下涿、易州,而抗契丹,就这样,刘承祐此前与幕佐讨论的两个结果,实现了。赵延寿,则在一条沛然难当的历史洪流中,辛苦地操纵着船舵,逆水行舟,身不由己。某些最初的意愿与小心思,在短时间内,是不敢想了。
到这个局面,远超刘承祐此前的预期,不管接下来如何发展,至少在接下来的不短的时间内,刘承祐是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了。
而契丹国内的内战,并没如刘承祐所期盼的那样持续很久,反而结束得很快。在彰德泉之战后,耶律阮彻底放开了顾忌,急行军北上,而至潢水。
而在上京的老太后述律平,虽然年纪一大把了,但性格强硬,将上京及其周边仅剩的宫帐军、部卒、奴隶给集中起来,亲自出马,与耶律阮隔岸对峙于潢水。
在这场皇室战争,将进行一次决战之前,有一个人站了出来。担任北面宗族官的惕隐耶律屋质亲自于双方之间说和,讲道理,摆事实,明大义,费了老大的劲儿方才劝出点效果。
太后述律平平,这是个强悍的女人,聪明的女人,当然看得清局势,知道强打下去也不会是耶律阮的对手。叹息着给幼子耶律李胡说了句“非我不欲立汝,汝自不能矣”,然后表示愿意和谈。
于耶律阮而言,他对述律平这个祖母,自是又恨又惧,十分忌惮。当初,若不是述律平偏私,帝位本当由他父耶律倍继承,结果遭其迫害流亡,客死南朝。
而当年在扶立耶律德光的过程中,述律平以为太祖“殉葬”为由,将他们父子的扈从、支持者屠杀了数百人,政敌为之一空。
在轮到汉臣赵思温的时候,此君一句反问将了述律平一军:“先帝亲近之人莫过于太后,太后为何不以身殉?我等臣子前去侍奉,哪能如先帝之意?”
然后契丹历史上十分经典的一幕诞生了,被逼到死角的述律平直接拔出金刀,斩下右手,命人置于耶律阿保机棺椁中,算作“伴驾”。
断腕太后,由此诞生。
这个女人,是真的狠,对别人狠,对自己更狠,自那以后,可以说契丹满朝都对述律平感到畏惧,不敢反抗。有这么个强悍的母亲镇压,耶律德光对契丹的二十年统治,实则很顺利,由他发挥文治武功的才能。
耶律阮,自然也是活在述律太后阴影下的,若有机会,他当然更愿意将述律平彻底消灭了。但是,考虑到契丹国内的形势,考虑到代价,再加上幽州的变故,耶律阮还是选择了和谈。
祖孙俩当面会谈,双方预期大异,自是撕逼不断,但是实力悬殊的谈判,还是以述律平的妥协告终,毕竟形势比人强。当然,述律太后显然不甘让这个忤逆的孙子篡得江山,之后会不会搞事情,那就要看将来了。
“横渡之约”达成,于契丹而言,消弭了一场血战内耗,给本已不容易的契丹国保存了实力,稳定了人心。于耶律阮而言,得到了太后的“认可”,他这个帝位的继承在法理上便站稳了。
虽然这段时间,尤其在南征败归之后,契丹国内的局势有些不稳,但是,只要上京这边没乱,便足以弹压一切。耶律阿保机与耶律德光这父子两代帝王,近半个世纪打造的大契丹,还是很有底蕴的。只是如今这个崛起于北方的草原帝国,还了耶律阮来领袖。
内斗结束,耶律阮成功入主上京,正式继位,接受宗族、南北两院大臣朝拜。而后论功行赏,安抚人心,等一切既定,将目光再度投向幽燕。
不管是从军事、经济战略上考虑,还是为了稳固他的地位,提升威望,他也要重新夺取幽州。
......
不管岭北塞南接下来如何风云变幻,代表着新朝势力的刘承祐这边,已然能稳坐钓鱼台。
真定城头,彻底换了新颜,扬在城垣上的是一面面“汉”旗。中原那便,刘知远入东京已有一个多月,两京旧臣,中原方镇,争相归附,刘家江山大势鼎定。
本月(六)十五,刘知远御崇元殿,接受文武朝拜,大赦天下,将被耶律德光贬为汴州的大梁复改为东京,改国号为汉,年号不便,仍称天福,还是“不忍忘晋”那套说辞云云......
消息传到真定,城头立刻变幻大王旗,对这些跟着刘家打天下的将士而言,也是一种激励安抚。就刘承祐个人而言,创立江山,经纶新朝,却要打着前朝的旗号,难免别扭,这下大河南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