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而当下的大汉,却只是是坐拥宝山而已。
“陛下放心,财政司已然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改革办法,并加强监督措施!”王溥应道:“并且,也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逐步放宽,对于盐价,朝廷也会时刻关注,一旦有什么问题,也会及时调整!”
“只要不操之过急,相信卿等会给朕,也给大汉百姓一个满意的答案!朕相信你们的能力!”刘皇帝这么说道。
而通过这么一番对话,也基本定下此事了,可以想见,围绕着盐利这一重大利益链条,接下来大汉上下又将出现一场狂欢,哪怕只是官府匀出一块肉,也足够引得众人抢食,而一般的商贾,或许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。
当然,隐忧也是存在的,开了这条口子,再想收回来,可就没那么容易了,并且只会越拉越大,而盐价的上涨,也几乎是不可逆的。当商人在售卖上占据足够的话语权,会不会形成反制?
按照常理,几乎是不可能,财政司对盐事改革,其中保证了一条底线,那就是最基础的制盐始终掌控在朝廷手中,由各地盐监负责。
但是,当新的利益链条形成、巩固、壮大之后,这些制度,也难免不被侵蚀,总有人负责的,有人就有腐败的可能。
当然,凡事都有其利弊,刘皇帝也不是求全责备的人。至少眼下,对于盐事改革,他是呈支持态度的,同时,这也是支持商业发展的一种尝试了。
盐事如此,如果成功了,那酒茶棉等,也就可以依样画葫芦,进行合理适当的改革了。
“另外,关于商税的问题,也不要只想着加税!”刘皇帝又指示道:“加税固然能直接提升朝廷的收入,但过于简单粗暴,难以持续,且容易打击商贾的积极性,是竭泽而渔的办法。
就拿盐事改革来说,重税之下,能有多少人愿意参与进来,即便参与了,最终为了足够的利益,大肆提高盐价,受苦的就还是黎民百姓了。
朕知道,你们有的人会把那些抬高盐价的商贾看做奸商,朝廷也可加以打击,明令盐价。但那样,改革的意义又何在?倘若是那样,还不如保持现状,直接提高盐价。
因此,在商贾商事之上,朝廷还当设法,制定更合理的律法,规范约束商贾行为,扶持那些服从管束、依法纳税之人,打击那些偷税漏税的不法商贾,使官府与商民互惠互利,才是长久之道......”
这些年,大汉商业,确实在蓬勃发展,商品经济已经初具规模,但朝廷在引导与规范上,仍旧处于一种初级的阶段上。
从思想文化上,朝廷上下,官府民间,对于商贾商业都存在着一定的偏见,士农工商仍旧是主流。
若不是一直以来,刘皇帝对商贾的态度比较好,大汉的商贾们,未必有如今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经营环境。
即便如此,也屡有波折,过去,已然发生过几次割韭菜的行为了。此番,财政司又拿出了一套商税改革方案,并且简单粗暴,就是对商业贸易行为进行加税、增税。
增税,刘皇帝是不反对的,因为就大汉目前的情况而言,商税的收取,是很不到位的,朝廷也做不到太细致,毕竟没有那么多精力,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手。
因而,这些年,大汉的商业在蓬勃发展,每年商税都在增加,但与商贾得利相比,只是小头。所以,刘皇帝也乐得在合适的时间,割一波韭菜。
但就财政司所拟方案来看,用抢劫来形容,是没有任何问题的,吃相太难看了,并且,刘皇帝觉得,这是在打击抑制商业的发展。
甚至于,更像是一种报复行为,国家财政拮据,而一些商贾却富得流油,直接引得朝廷饥饿的目光投向他们。而在去年北伐的过程中,也有不少粮食、木材、船运以及各种手工业商人,从朝廷的军费支出中,赚了大钱。
而在一些财政司官员看来,朝廷的钱,都是民脂民膏,岂能让一干商贾给赚去了,朝廷的钱,哪能这么容易赚到,于是想法设法,要让他们吐出来。
而最后的办法嘛,加税,课以重税,还是全方位的。刘皇帝对此,当然得指导一番了......